1.专业渊源与发展
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办学渊源可追溯至著名土壤学家、农业教育家、曾任沈阳农学院院长的陈恩凤教授(1910-2008)。陈恩凤教授在复旦大学和沈阳农学院任教期间讲授《水土保持学》课程,其主编的《水土保持学概论》于194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国内最早系统讲述水土保持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专业书籍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理事、suncitygroup太阳集团臧镐教授(1915-2010)积极为朝阳地区和辽东山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建言献策。陈恩凤教授和臧镐教授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开拓性、前瞻性工作,促进了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也为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专业的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7-1989年间,辽宁省水利系统派在职人员在沈阳农业大学参加为期1年的全日制学习,学习期满并通过考核后颁发水土保持专业培训证书,这一协作形式是水土保持专科办学的雏形。1990年,沈阳农业大学与辽宁省水利厅合办水土保持专科,专门为辽宁省水利系统培养水土保持专业人才;每年招生30人,学制3年,学历大专,到1996年已连续招满7届。随着师资力量的充实和加强、教学设施的逐步改善,以及国家和社会对水土保持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专业专科于1997年升级为本科并面向全国招生。1998年,根据教育部对高等院校专业目录的调整,水土保持专业更名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2002年,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获批硕士点。2015年,农业水土工程二级学科下设水土保持工程方向,沈阳农业大学具有水土保持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林学一级学科下设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向,沈阳农业大学具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博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师资队伍与专业建设
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已建成师资力量雄厚、学缘结构丰富,具有良好“传、帮、带”氛围的人才培养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3人,实验员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1人。专业教师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和研究所。专业现有全国林业和草原局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三八红旗手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3人,万人层次1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辽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特聘教授),辽宁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计划2人,天柱山学者2人,天柱山英才1人和天柱山青年骨干教师4人。
专业教师承担教改课题近20项,主编、副主编和参编教材11部;1部课件荣获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高等教育组课件一等奖和辽宁省第十二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近5年,专业教师指导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近50项,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和省级奖励。教师参加国际会议13人次,邀请国外专家交流和讲学6人次;沈阳农业大学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3+1+1”留学项目已落地实施,专业国际化办学正在积极推进。
专业教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课题3项,其它国家级课题近20项,省部级课题近20项,地方各类服务项目近60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3项。2010年以来发表中文论文220余篇,SCI收录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7部,获得专利5项。
专业拥有科技部辽宁盘锦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平台、辽宁省水土流失防控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林草局所属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个省部级平台、朝阳东大道水土保持监测站等5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全国高校第一个土壤复合侵蚀实验室以及校内的松辽委黑土区南部示范区和300亩的综合实践基地。
3.专业特色与优势
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紧密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粮食安全保障需求,培养能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创新实践能力、致力于我国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学科发展瞄准寒区土壤侵蚀和黑土资源保护以及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等区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设有土壤侵蚀规律、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评价三个方向。在土壤侵蚀规律领域独树一帜,在坡面及侵蚀沟发育、流域水沙过程及污染物运移、冻融及融雪侵蚀等方面的研究填补了我国季节性冻融区土壤侵蚀规律研究的空白;在辽河流域和辽河口国际重要湿地受损生态系统修复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具有本、硕、博一站式人才培养体系,依托硕士点和博士点,学生可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申请直博,硕博连读或推荐攻读博士学位。本科人才培养结合新农科定位特点,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并积极开展本科生科研与技能训练,契合国家目前对水保人才的需求。专业设置在suncitygroup太阳集团,符合国家和各省市水土保持工作由水利部门组织协调的管理体制。专业注重强化学生的工科基础,具有农学口径工科办学、不同于其它院校相同专业的培养优势。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引导学生树立专业理想,合理制定人生规划、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同时实施学生班主任、教师班主任和校友班主任“三班主任制”,切实提高学生的校园适应能力、专业学习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此外,专门面向水保本科生的校友爱心基金和启明星奖学金,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突出的办学优势。
4.人才培养与就业
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秉承“立德树人”教育思想,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强能力”的培养思路和“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沈农品质”的培养理念,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东北振兴和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远景目标规划,落实“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练和系统掌握水土保持专业理论与实践技术,具备“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调控和创新发展能力,能在水保、水利、农业、林业、环保和国土资源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水土保持设计、管理、科研、产业经营、技术咨询和推广等相关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迄今已培养本、专科毕业生900余人,硕士、博士毕业生300余人。目前在校生129人,其中2019-2021年每年招生30人,2022年招生39人。生师比为9.2,在全国水保专业位于前列,在沈阳农业大学位列第9位。按照“新时代高教40条”提出的“四个回归”基本要求,专业加强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农科”建设。近年来有超过30%的应届毕业生考取国内知名大学和科学院研究生,或到国外知名大学留学深造。学生毕业后可到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从事水土保持相关的规划、设计、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校前列,部分就业单位如下: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辽宁省水利厅、中科院东北地理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水利厅、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华夏山川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